“提速上路”之年,安平经济发展实现了史无前例的突飞猛进,该县先后有22个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,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52个,完成投资39亿元,同比都有大幅增长,项目的总量、体量、质量创历年之最,在今年上半年全市项目拉练中,安平由后三位一跃成为全市第二名,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。
“城建突围”战略的实施,确定了打造“冀中南地区宜居宜业特色城市”的发展定位,以规布局、以路兴城、以建促变,34项城建交通重点工程的
19个指挥部干部一线指挥,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建设上水平。安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的成就因何而来?安平县委书记李哲民说:只要有了敢打、敢拼的“亮剑”精神,只要干部肯干实事,就能创造大业绩!
创新突破推动产业跨越发展。安平的特色丝网产业日益壮大,已经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,但丝网企业单体小、科技含量低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明显,距离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的丝网产业高地的目标差距还很大。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该县果断决策,把丝网工业区发展的重心从城南调整到城东,以“建设优质产业项目集群、打造千亿元级工业聚集区”为目标,建设起步区10平方公里、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东区,成为推动产业聚集发展,破解困局、激活全局的一个战略举措。为迅速启动园区建设,该县强化责任意识,敢于担当,在征地拆迁中,广大干部不分昼夜,加班加点,仅一年时间园区的基础建设就已完成,并且有35个超亿元项目落地建设,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。工业园东区从无到有,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之快令人赞叹,一度创造了全县发展史上颇具典型意义的“东区作风、东区效率、东区速度”,各级干部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、勇于创新突破的工作作风撑起了安平发展的又一片蓝天。
破旧立新缔造宜居宜业新城。外地客商走进安平都十分诧异,都感到安平县城豁然亮堂了,大路宽了、路好走了。“路网不畅、规划无章、基础设施落后、城镇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”曾经是安平县城的真实写照,破旧立新、加快发展成为时局的迫切之需。安平县以空前的大气魄,攻坚克难,大力实施“城建突围”战略。在现有建成区12.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拉大城区框架,到2020年拓展到26平方公里,人口20万,远期规划46平方公里,人口30万,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行县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。同时,重点打造城市经济中心,即县城的中央商务区(CBD),城区围绕行政文化中心区、教育产业园区、平安公园商务区、五洲国际商务区、大世界商务区这5个中心商务区来打造,不断完善城市功能,为安平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拉大城市框架道路先行,该县提出了“以路兴城、以路兴县”的理念,重点完成10条主干路的改造工程和四条精品省道、县道的建设工程,构建起了“主路畅通、支路连通、环路互通”的城区路网。为切实提升城市品位,该县实施了34项城建交通重点工程,成立了19个由县级领导任指挥长的指挥部,在一线办公,现场解决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,全力打造田园城市和宜居宜业特色产业城市。
说千道万不如干部示范。为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、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,该县强化执行意识,努力形成较真、较劲、碰硬、硬碰的四种作风,弘扬敢打敢拼的“亮剑”精神,为全县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他们立足安平实际,实行重点工程县级领导分包负责制,并大力推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各级干部深入一线,现场办公,白天盯工地、晚上开协调推进会议,及时解决问题。为切实提高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他们明确提出“干部看领导、下级看上级、全县看书记、县长”,全县上下想事、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。该县各级干部牢固
树立“决胜在于过程”的理念,把功夫下在平时,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、一级做给一级看,建立了“五个一”联系点制度,充分发挥县级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。同时,把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,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定期调度、催要结果,力求天天有进展、夜夜有变化。目前安平各级干部纷纷表示,时下工作的开展使他们正在度过人生中最紧张、最辛苦、也是最充实的一段日子。